1、单选题 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数字的组合,正确的是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①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E.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F.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G.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H.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以知道①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D正确。
2.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造成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气温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容易形成雾和阴雨,对太阳辐射的消弱明显,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 深秋的一个夜晚,在一开阔草坪上放两张深色的纸张,在纸上压一石块以免被风吹走,将一把雨伞打开遮住其中一张。到第二天清晨,发现没有被雨伞遮住的那张纸上凝结了露水,有伞遮住的纸上没有露水。这个实验模拟了大气的
[? ]
A、成云致雨的过程
B、“遮阳伞”作用
C、“防弹衣”作用
D、“保温被”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份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冬春。B地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低;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