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所以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上海世博会目标的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不能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右下图是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完成16~17题。
小题1:如果此钟在瑞安得到推广,图中此刻瑞安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夏季的某一天
小题2:如果此时瑞安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判断。
小题1:图示日出为当地时间6点,即昼夜等长,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小题2:根据北京时间为6点,故东十二区时间为10点,故全球处于星期一的有10个时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据表回答11~12题。
?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小题1: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丁地符合。
小题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异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且甲地位于40°N,答题。
小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0°
B.20°N
C.20°S
D.23°26′N
小题2: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 )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B.甲乙两地昼长相同
C.北京市白昼逐渐增长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太阳高度分布,位于40°N的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的公式计算,该日太阳直射20°N纬线。
小题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故该日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30°,乙地可能位于10°S或50°N。根据图示乙地出现昼短夜长,故判断乙地位于南半球,即乙地的纬度是10°S。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太阳直射15°N纬线,则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北极地区出现极昼,A正确;甲地的昼长大于乙地,B错误;北京市的白昼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C错误;地球公转的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并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等内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城市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