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彼此碰撞而成,故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沿山脊线分布,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专家认为,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这样的石林景观在世界非常典型和稀有。结合以上材料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中信息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可以判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
小题2:此处“石林” 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而“云南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我国石林成因的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13分)
材料一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数字代表各种地质作用。
材料二 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图A中代表岩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数码)。
(2)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3)图B中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处,原因是?
?。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__(甲或乙)处,理由是?。
(5)据图B分析,甲地东西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请从河谷成因差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②?①?(2)亚欧?太平洋
(3)甲?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4)乙?乙处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5)甲地东侧为断层构造,岩层断裂,河水下渗明显;西侧为背斜谷,河流水不易下渗。
本题解析:
(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可判知c为沉积岩,a为岩浆,b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乙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丙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①代表岩浆活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作用。
(2)若为亚洲东岸图,丙应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多火山地震。
(3)甲是向斜成山,乙是背斜成山。甲是地形倒置现象,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4)修隧道要在背斜构造中,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5)图示甲地东侧为断层人力,岩层断裂,河水下渗明显,水量较少;西侧为背斜谷,河流水不易下渗。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1—3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一个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正确排序的是: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②地壳水平运动、③流水侵蚀搬运、④重力崩塌、⑤差异风化、⑥地壳抬升运动、⑦变质作用、⑧冰川作用
[? ]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丹霞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和东南地区
参考答案:1、A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中国地理》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