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首次成功对接时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东经120度东侧180度附近,对照图中给出的几条晨线位置,只有①最合理,所以选A。
小题2: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太阳活动爆发会向太空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和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所以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故答案选C。
小题3:第一次成功对接11月3 日到11月14日20时又成功完成第二次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在南半球,且向南继续移动,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变大,故答案选D,北京昼短夜长,但是昼变短,答案A错误,太阳直射点还没有达到最南端,所以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小,故答案B错误,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多雨,此时北半球为冬季,降水较少,正处在枯水期,故答案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点的地理纬度为________。
(2)C线表示北半球________(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在纬度上的分布。
(3)正午太阳高度在纬度上的分布与D线相符时,这一天,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此时,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吹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未来一个星期内地球公转的速度将________。
(4)当0°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E时,此时地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________。
参考答案:
(1)66.5S
(2)冬至
(3)23.5N?极夜?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变慢
(4)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1)利用图示信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距离);
(2)利用23.5°S,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判断为冬至日的分布规律。
(3)D线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我国西南地区受南亚季风影响盛行西南季风。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时为6月22日,故未来一周内,将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将变慢。
(4)当0°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E时,表示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小题。
小题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 多云
小题2: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地面从北京时间6时左右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即6时左右日出,大约21时地面得不到太阳辐射,即大约21时日落,因此该地昼长约为15小时,因此该日日期应为6月5日或6月20日;该地若为晴朗的天气,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地正午时最多,但图中显示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出现下降,应是受多云天气的影响。
小题2:由图可知,该地该日正午北京时间约为13时30分,因此该地应大致位于97.5°E,可能位于祁连山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日照效果、自然通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活区的环境质量。回答下列各题。1.下图是不同经纬度的两座山,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2.建筑物的高度、间距、位置直接影响日照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E.向阳坡上,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F.背阳坡上,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大
G.向阳坡上,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H.新建20层相同高度的两栋新楼,我国北方城市建筑物的间距比南方城市小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左图位于欧洲西北部,常年受西风带影响,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上风向的建筑物的海拔不能高于下风向建筑物,否则就会影响下风向建筑物的通风。从图中有②符合。右图位于北美洲南部,盛行东北信风,所以只有④合理。C对。A、B、D错。
2.向阳坡太阳照射的角度较大,背阳坡太阳照射的角度较小。为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能够见到阳光,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就可以越小。所以A对、C错。背阳坡上,坡度越小,间距可以越小,B错。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所以建筑物间距比南方要大些。D错。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风向与建筑规划。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