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3-17 06:08:5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图中弧OMP为晨昏线,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10~11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A.15?S,100?E B.15?N,80?W C.15?N,100?E D.15?S,80?W
| 小题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小题1:此时能够看到北极星,M点及以南的某地为0:00,因此M为晨昏圈与极昼最低纬度的交点,又某地看北极星高50度,在M以南,距离M约25度,因此M为北纬75度,即太阳直射北纬15度。(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说明该地的纬度是北纬50度,根据1个纬距111公里可知M纬度是北纬75度;晨昏线与该纬线相切,说明直射点纬度是15度。而且此时北纬50度上是黑夜) 小题1:此时西半球新的一天是从西经80度向东到西经20度,应占西半球的1/3。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下l到示意某I-1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扁率忽略不计。图中虚线为北极圈,此时D点地方时为6时。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N、C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千米。若此时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则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 (2)假如有一架飞机由A点出发,到达8点,按最短路线飞行,共有4条飞行路线,请说明每 一条飞行路线的行进方向。 (3)请描述图示季节我国江淮地区的天气,并说明这种天气的成因。
参考答案: (1)10000(或“9990”)(2分)0°,l80°(2分) (2)南一北—南;北一南一北;一直向西北;一直向东北。(2分。说出1-2条得l分,说出 3-4条得2分) (3)此时江淮地区正处于梅雨季节,阴雨绵绵。(2分)成因:每年6月份,冷暖气团势均力 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江淮地区长时间徘徊,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4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C点位于赤道地区,N点为北极点,两者纬度相差90°,所以两地距离相差9990km。C地地方时为12:00,0°经线的时间为0:00,所以C点的经度为180°,纬度为0°。 (2)AB在同一经线圈上,所以飞行方向可以为南一北—南;北一南一北;一直向西北;一直向东北。 (3)根据图示:该图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江淮地区受每年6月份,冷暖气团势均力 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江淮地区长时间徘徊,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 问题。(8分)
 (1)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的范围。?▲?(1分) (2)图①反映的是北半球?▲?(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图②中的?▲?处(填字母)。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3分) (3)图①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2分)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1分)
参考答案:(1)图略(2分) (2)冬至(1分)? A(1分)?快(1分) (3)丁(1分)?甲(1分) (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所给的四幅地球昼夜分布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能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甲图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A错;乙图形北极圈内都是极昼,为夏至日,B正确;丙图形显示全球各地昼夜等分,为春秋分日,C错;丁图形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为冬至日,选项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时40分,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完成下列题。
 小题1:该地 A.位于南半球、非洲 B.位于北半球、非洲 C一年中必有两次太阳直射 D.盛行风为东南风 小题2: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B.乙处岩石可能为岩浆岩 C.甲处河流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可判知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西岸)偏转,因此该地在北半球,先排除A;因为当日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说明太阳在当地直射,该地一定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该地有直射现象,但不能确定是不是回归线上,所以只能说一年可能有两次直射,当然也有可能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所以C是错误的。最后,东北风在南半球的风带中没有分布,因此,也排除了D。根据国际标准时10∶50时,即0度经线时间为10∶50,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可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时差为1小时10分钟,由此得出当地经度为17.5E度,故B正确。 小题2:地下溶洞常常分布在石灰岩地区;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甲处河流位于断层处,断层容易渗出地下水,是地下水补给;图中显示,先形成铁矿,然后发生断层。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