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3-17 06:13:29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图2
 图3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 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 Q地对跖点是?并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参考答案: (1)21°S,105°W (2分) (2)39°;(1分)46°52′(1分) (3)从南纬21°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1分) 16小时(1分) (5)69°S,75°E(1分)如下图。(2分)(标出42°…1分)画出折线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度,有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北纬69度,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的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南纬21度,经度是据图可得,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 (2)由第一小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度,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度;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6°52′。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黑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点,说明M地此时为4点钟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 (5)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Q点的对趾点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该地刚好出现极昼,0点钟日出,0点钟日落,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2度。据此画出图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表是6月22日两地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国际标准时),据此回答22—23题。
地点
| 昼长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时间
| ①
| 15小时01分
| 73.5°
| 5时20分
| ②
| 10小时55分
| 46.5°
| 15时20分
| ? 小题1:表中①、②两地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A.7°N,50°W; 20°S,100°E B.40°N,100°E; 20°S,50°W C.7°N,100°E; 57°N,50°W D.40°N,20°W; 57°N,100°E
| 小题2:在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这一天,太阳直射 A.10°S B.0° C.10°N D.20°N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①地昼长于夜,白昼时间较长,所以①地位于北半球,纬度高于回归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6.5°,①地纬度为40°N。②地位于南半球,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3.5°,所以②地纬度为20°S。根据两地地方时与国际标准时的时间差计算经度,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E,②地经度为50°W。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关系。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两地距离直射点的距离相等。与40°N和20°S相隔相同纬度差的纬度为10°N。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在7月初 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昼长于夜
|
小题2:甲地日落时刻为( )
A.19时
B.17时
C.18时
D.20时
小题3: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且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该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判断,70°N日出为0时,结合昼长的公式(昼长=(12-日出)×2),推出70°N为极昼,故太阳直射北半球,选A;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B;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故排除D;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排除C。
小题2:甲地日出为7:00,根据昼长的公式(昼长=(12-日出)×2),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再结合昼长公式(昼长=(日落-12)×2),日落为17时,选B。
小题3:两地同时迎来日出,说明两地同在晨线上;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说明该地日出时间晚于7时,故该地也在南半球,纬度较甲地高,且方向偏东(如下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20时12分(当地时间) 在伦敦开幕,回答问题。1.安阳市民观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是2.此日,安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27日4时12分
B.27日5时12分
C.28日4时12分
D.28日5时12分
E.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F.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G.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H.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伦敦时间为0时区时间,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较伦敦时间时间早8个小时,故开幕式时北京时间为28日4时12分。
2.7月2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中纬地区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已经区时(+)时差;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日极昼圈(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圈)内的太阳高度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10°S
B.20°S
C.10°N
D.20°N
小题2:该日极昼圈以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A.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B.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C.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D.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此日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故此日太阳直射在20°N;也可以根据该日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推算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0°N。
小题2:在极昼圈内,越靠近极点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该日极昼圈以内的所有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