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①两地同时看到日出 ②两地日落的时刻相同 ③甲地在北京东北方向 ④乙地在北京东南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在同一天甲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6°。根据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可算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2°26′。将各选项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A=90°-|φ-δ|=90°-|50°-23°26′|=63°26′,A错;HB=90°-|53°-23°26′|=60°26′,B错;HC=90°-|41°-23°26′|=72°26′,C正确;HD=90°-|47°-23°26′|=66°26′,D错。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所在的晨昏线b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晨线,两地同在晨线上应该同时看到日出,①正确。两地处于不同经纬线上且昼长不同,因而日落时刻不可能相同,
②错误。根据题中“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计算得出甲地经度为117°E,乙地经度为119°E。结合上题可知甲、乙两地皆在北京(40°N,116°E)东北方向,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中弧OMP为晨昏线,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
A. 15oS,100oE B. 15oN,80oW
C. 15oN,100oE D.15oS,80oW
(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时能够看到北极星,M点及以南的某地为0:00,因此M为晨昏圈与极昼最低纬度的交点,又某地看北极星高50度,在M以南,距离M约25度,因此M为北纬75度,即太阳直射北纬15度。(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o,说明该地的纬度是北纬50度,根据1个纬距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时段昼长和夜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B.太阳高度甲地均大于乙地
C.甲、乙两地为对趾点
D.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
【小题2】如果甲地位于南半球,则b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实线表示甲地周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虚线表示乙地夜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乙地夜长从15小时缩短为9小时,则此时段内该地昼长从9小时增长为15小时;两地昼长变化状况相同,位于同半球,A错误。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B错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从两地昼长变化幅度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D对。呈对趾点的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值相同,因此C错。
【小题2】此时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B地位于南半球,则说明此时段位于北半球的夏半年。b时间甲地昼长为12小时,为北半球二至日。北半球二至日中位于夏半年的是秋分日。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晨线是 。
(2)该图所示节气为 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A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此时太阳高度是 。
(4)北京时间是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5)若有一条流经甲地且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冲刷严重的河岸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6)若一架飞机从B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D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飞行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参考答案:
(1)AB (2分)
(2)冬至 23°26′S,90°W (3分)
(3)12 0°(2分)
(4)2 3(4分)
(5)C (2分)
(6)C (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自西向东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可知:AB为晨线,BC为昏线。
(2)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即23°26′S,此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又根据经度判断规则可知D点所在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其度数为9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据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所以,昼长为12小时,因为A点位于晨昏线上,所以A点的太阳高度为0°
(4)因为90°W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时间为当地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上的时间,两地经度差为210°,因为每小时15°,所以两地的时间差为14小时,又因为北京位于90°W东,所以北京时间为12+
14=26时,即为第二天的凌晨2点;据图可知:上图被等分为8等分,每等分代表3小时,乙地的昼长为18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得3点日出。
(5)甲地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若有一条流经甲地且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地转偏向力指向东岸,所以东岸冲刷严重,本题C正确。
(6)因为,BD位于经线圈上,所以一架飞机从B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D点,则必须经过南极点,飞机飞行的方向为先向南再向北,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的两条虚线为晨昏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小圆圈所在的经线。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E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9:00
B.12:00
C.18:00
D.21:00
【小题2】F地位于E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因太阳直射点位于小圆圈所在的经线,即图中的两条虚线为晨昏线之间部分为白天,故E地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C项正确。
【小题2】F地位于北半球,E地位于赤道,故F地在E地的北方;又因赤道上晨线与昏线间的弧度等于180°,故E、F之间所跨的经度范围大于180°,根据劣弧定向的原则可知F地应位于E地的东方,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宇宙环境及其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