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分布广泛,地球上任何角落都能利用太阳能 B.能量密度大,利用效率高,发电成本低 C.可以再生,清洁无污染 D.能量持续稳定,不会有时间差异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位于我国的川西高原,②位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陡峭,海拔悬殊。
小题2: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具备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清洁无污染。
小题3:玻璃温室的原理是太阳辐射进入暖房后被地面吸收,然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被玻璃截留下来,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晚上,如把照相机固定,取景框中心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约10小时),就可以得到一张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的照片。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怎样的运动轨迹,请在下图空白出画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围绕北极星运动,因此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约10小时),就可以得到一张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的照片。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正在贵州建设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形状本身就像一口大锅,刚好能穗稳地架在山中,望远镜的主要目标是要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望远镜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由喀斯特洼地,距离贵阳市160~170公里,选址附近没有基站,也不允许使用手机,因为这些信号都要远远强于来自宇宙的信号,这里只能通过固定电话和外界联络。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为适合建设天文望远镜的条件的是
①海拔高 ②多晴天 ③位于城市,交通便利 ④远离城市 ⑤地势平坦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小题2】下面关于选择贵州喀斯特洼地作为射电望远镜选址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区人烟稀少,不受射频信号的干扰
B.洼地适合建设“锅”状的望远镜
C.四面环山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反射面,屏蔽了众多人为信号的干扰
D.洼地地形,多晴朗天气,大气干扰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干扰少;多晴天,云量少;远离城市,视野开阔,人为干扰少,所以①②④正确。
【小题2】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山区人烟稀少,不受射频信号的干扰;洼地适合建设“锅”状的望远镜;四面环山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反射面,屏蔽了众多人为信号的干扰,所以A、B、C均正确;受季风和准静止锋影响,贵州多阴雨天气,所以D项错误。
考点:天文望远镜选址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军舰在160°E,59°S的海面上,沿160°E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100千米,导弹将落在( )
A.东半球中纬度海区
B.东半球高纬度海区
C.西半球中纬度海区
D.西半球高纬度海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某军舰在160°E,59°S的海面上,沿160°E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100千米,因为导弹在发射过程中,会受到偏转力的作用,在南半球会偏向左边,所以最后落的地方是会超过160°E,也就是进入了西半球,根据地球上每跨一个纬度大约110千米长的距离,导弹射程为100千米,所以最终导弹没有跨到1个纬度,也就是最终落的纬度还不到60°,所以是位于西半球的中纬度海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线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θ=23°26′)(14分)
(1)据图判断日期大约是 前后,若G点地方时为14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2)图中E、F、H、G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 。
(3)按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情况依次排列是 。
参考答案:
(1)6月22日 120°E 23°26′N
(2)H>E>F>G
(3)E>H>F>G
本题解析:
(1)读图,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在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直射点纬度,θ=23°26′,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大约在6月22日前后。若G点地方时为14时,F点时刻是18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20°E。纬度是 23°26′N。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读图可以判断,纬度相邻纬线间隔是20°。所以由大到小依次是H>E>F>G 。
(3)北半球夏半年,由北向南昼长依次变短,所以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E>H>F>G。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晨练线。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宇宙环境及其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