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3-17 06:33:05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本题解析:该题以热点材料国家“十二五”规划为背景材料来命题,综合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此问关键是对“地形”的理解,区域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和海岸线特点。根据图中等高线密集程度和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R河为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携带泥沙、地势、流速和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抓住“自然”关键词。 (3)根据表4中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变化,可以总结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的这种变化,说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 (4)R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回答小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省区位于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 小题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较高,南北跨纬度较大 B.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以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D.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有热带故排除A、B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都位于温带地区不存在热带气候。而我国东南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属于南方不存在温带季风气候。所以D项也错误。故选C项。我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包括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的温带气候和高山寒带气候此外本区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 小题2: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和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故选B项。 点评:本题以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区域地理位置判断,难度一般。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判读我国不同区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区域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 B.①属工业发达国家90年代的产业结构 C.②、③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D.③国第一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50℅
|
小题2: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是:( )
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②糕点厂③棉纺织厂
B.①制糖厂②炼铝厂③面包厂
C.①钢铁厂②电子装配厂③服装厂
D.①水产加工厂②啤酒厂③石油加工厂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
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不对。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在降低,第三产业在提高,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是②→①→③。
B.①属工业发达国家90年代的产业结构,不对。工业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低。
C.②、③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不对。因为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D. ③国第一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50℅ ,正确。由图可知③国第二产业占30℅,三者相加为100℅。
小题2: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①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为能源,为动力指向性工业,②为市场指向性工业,③为原料指向性工业。故本小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技巧。另外解答本题还需明确:(1)经济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高,我国过去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2)制糖厂应接近原料产地,炼铝厂应接近能源供应地,面包厂应接近市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都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与国际间的友好援助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发展方向符合海南岛实际,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加大沿海滩涂开发,发展种、养殖业
B.利用热带风光和风土民情发展旅游业
C.开发海南铁矿,发展钢铁工业
D.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发展房地产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海南岛位于我国热带地区,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故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