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
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千米,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
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千米,初期运营时速300千米,共设置21个客运车站。预计2010年
投入运营。
材料二?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1)简析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有利区位因素。
(2)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西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3)京沪高速铁路起止点是我国的两大城市群,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1)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小;先进的科技保障。(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分)
(2)大量投资将会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分)
(3)环境问题严重;用水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困难。(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如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简要说出A、B两地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概况。
(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具体重点采用哪些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
(4)根据图中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市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
(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问兴建交通线路对A、 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
参考答案:(1)A地为沿海平原区.距海近,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远。(2分)
(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点,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地形较为平坦,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经过峡谷地段.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大)。
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较短。(4分)
(3)最少说出两点:
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择运输方式。
②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运输方式不同。
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4分)
(4)见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陆域较为广阔.地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2分)
(5)对A地:①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A城市的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6分)
本题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判断,A地为沿海平原,近海,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较远。第(2)题,线路兴建一般要经过居民点.山区应沿山谷延伸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第(3)题,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运距及坡度、河流水文等,本图因缺少比例尺、资源信息及相关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应气候及水文状况而无法去选择。第(4)题.从港口建设的陆域与水域条件,即建港腹地和停泊航行条件,应确定M地(如图)。第(5)题,港口经济腹地是其所联系和影响的地区.因而A、B间的交通线路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也增加了A地的资源供应地.对 B地而言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小题1: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塔里木盆地
小题2: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小题3: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祁连山脉东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引渤入新”调水工程输送的是海水,将能加重沿线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但是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引渤入新”调水工程,不能将塔里木河最终注入海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A自然带为森林,B自然带为草原,C自然带为荒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