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影响 B.锋面雨带北移至此 C.台风影响 D.副高控制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均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均在0°C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吸热快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吸热慢形成高压中心,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向西(或西北)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暖湿的东南风,该气流和我国陆地相对较冷的气流相遇后形成暖锋,随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造成我国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每年7、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到我国北方地区,形成夏季降雨。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均为夏季降雨多、冬季降雨少,雨热同期,但左图所示地区夏季降水量和全年降水总量均多于右图所示地区。
考点:温带季风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小题2】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目中的气温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①是气温高的时候降水少,雨热不同期,是冬雨型,所以是地中海气候;②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③与④都是气温高的时候降水多,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③的最冷月都在0℃以下,是温带季风气候,而④最冷月在0℃以上,说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
【小题2】在上述四种气候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是由于受到海陆位置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只是气温的差异,纬度更低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更低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相同的。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B.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小题2】A、B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大 B.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C.海拔不同,热量差异大 D.大气环流不同,降水量差异大
【小题3】乙地区的气候在该大陆上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布的纬度有明显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多少不同
B.海陆分布不同
C.洋流性质不同
D.海拔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地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地势较高,气温低,热量少,使得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选项B正确。
【小题2】A地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降水多;又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湿润,形成热带雨林景观;B处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荒漠景观。所以两地景观不同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降水量差异大导致的。选项D正确。
【小题3】乙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在该大陆西南角分布纬度较低,东南角分布纬度较高,主要是海陆分布不同导致的。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澳大利亚各种气候的成因及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点即可) (3分)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3分)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1分);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1分);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分)
地域文化景观:
服饰: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2分)
民居: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的地区的气候主要为高寒气候;其年均温较低,光照多,积温较少;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弱,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不利于保温。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比其他地方多。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使种植业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其他地势较高地区,由于气温低,适合牧草生产,形成高寒牧业。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服饰多以掉袖藏袍为主;这里年均温较低,则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
考点:该考查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