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3-17 06:34:27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欧洲西部地区气候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英国和日本的相同之处是 A.河流短小,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国土主要处在中纬度,海岸曲折,多良港 C.均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布局多趋向资源丰富的地区 D.工业以机械、造船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地区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B.这里的人们酷爱牛羊肉,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密切的关系 C.南部地中海沿岸夏季凉爽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D.北部有曲折的峡湾,引人入胜,是旅游胜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西欧。 小题1:A项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故地壳运动活跃;错误;C项日本由于本国资源平方,故工业布局多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错误;D项日本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错误。故选B项。 小题2:南部地中海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图表完成下列3~4题。
  3.有关图中A→D四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的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B、一年中的任意一天,白昼时间都是A>B>C>D C、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D、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气温都是A>B>C>D 4.有关图中各城市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 从 A→D城市,海洋性气候越来越弱,大陆性气候增强,气温变化减少 B、E地冬季降水量比F地多,主要原因是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C、 D地1月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海拔高。 D、图中各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 3.C 4.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轮廓图,读图后回答:(12分)
 (1)该省东南部与西北部在降雨的雨量、PH值上有何区别?为什么?(7分) (2)A地有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月牙泉,近年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面缩小了2/3,试分析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东南部的降水量大于西北部;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西北部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东南部降水量呈酸性,PH值较小,西北部降水量呈碱性,PH值大;东南部受四川盆地吹来的酸性雨影响,西北部受附近沙漠吹来的碱性颗粒的影响。 (2)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融水、来水减少,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为原因:灌溉打井,严重超采地下水;城市用水量过大,水源减少。
本题解析: (1)根据省区轮廓可知,该省其甘肃省,其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而西北部深居内陆,属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所以整体东南部的降水量大于西北部。而东南部PH值要小于西北部,原因是:东南部受四川盆地吹来的酸性雨影响较大,而西北部受附近沙漠吹来的碱性颗粒的影响,使得其PH值较大。 (2)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由于空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导致冰雪融水、来水减少;本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为原因:农业快速发展,灌溉打井多,过渡开采地下水;城市用水量过大。 考点: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PH值差异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3年3月24日至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访问。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南非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二大矿产进口国,我国已在南非投资的矿产项目主要是________(矿)。石油是我国从非洲进口的一项主要资源,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但经济仍然很落后。请说明原因。(2分) (3)图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判断D西侧海域面积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金矿(1 分) 尼日利亚(1 分) (2)①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1 分)②出口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1 分) (3)热带雨林气候(1 分) 热带草原气候(1 分) 热带沙漠气候(1 分) 土地的荒漠化。(1 分) (4)海域面积不断扩大。(1 分)理由: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1 分)
本题解析: (1)南非是矿业大国,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最突出的为金矿、金刚石。非洲出口石油最多的尼日利亚。 (2)非洲经济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表现为生产、出口单一的矿产品或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经济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并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 (3)A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C位于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内部为热带沙漠气候,B居两者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因非洲农牧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过垦过牧现象严重,面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4)此海域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因此面积会扩大。 考点: 非洲矿产、气候、板块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材料一: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展。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人以上。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使之由“没有屋顶的地狱”演变为“知识城”。 (1)根据材料一描述-10℃等温线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A,B两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钢都”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并简述匹兹堡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20分) (1)-10℃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中部向北凸,西部向南凸。该季节为冬季,B距海洋近,且位于五大湖区,水域面积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温度降低幅度小,气温较高;A 距海洋远,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幅度大,加上局部地形和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10分) (2)区位条件:煤铁水土地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铁路、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技术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市场广阔(答对三点给6分) 演变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高失业率等(4分)
本题解析: (1)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要从等温线的走向及凸出方向来分析。由图可知:-10℃等温线先向南凸出,再向北凸出,而且其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由图中-10℃等温线经过五大湖附近,可推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A处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可知A的温度值较同纬度其他地区要低,由于A 地距海洋远,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幅度大,加上局部地形和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而B所在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故B的温度值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高,因为B距海洋近,且位于五大湖区,水域面积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温度降低幅度小,气温较高。 (2)“钢都”即以钢铁工业为中心,钢铁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要从资源、水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来分析。匹兹堡位于五大湖附近,沿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五大湖附近有丰富的煤资源;阿巴拉契亚山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此外美国水陆交通便利;受到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冲击;以及钢铁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知识城”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即要分析匹兹堡的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的衰落要借用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来分析。故其演变的原因是: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新技术的影响;高失业率等。 考点:-10℃等温线的分析、美国匹兹堡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