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20-03-17 06:44:0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莫霍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是(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 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幔与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回答问题1.下列不属于“神舟九号飞船”飞行领域的是2.“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时,居住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侨,收看电视直播实况的当地时间是3.“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时到安全返回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4.“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时到安全返回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E.6月15日10时37分 F.6月16日10时37分 G.6月17日10时37分 H.6月16日11时37分 I.逐渐变慢 G.逐渐变快 最快 最慢 在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在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移动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神舟九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故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2.“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16日18时37分,中时区的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为16日10时37分。 3.6月16日—6月29日,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7月初),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但不是最慢。 4.6月16日—6月29日经过夏至日6月22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区时计算、地球公转速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神舟九号”环绕的中心天体;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区=已知时区+时差,东加西减。并掌握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基本特征: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等基本规律即可轻松解题。
本题难度:困难
3、多选题 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2.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b点高 B.b点纬度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纬度比a点低 E.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F.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G.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H.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参考答案:1. BD 2. C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读图分析能力。 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故BD正确。 2.同上题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1.若图示为两条纬线,P点昼长大于M点昼长,那么该图所在的位置和月份分别为2.若图示为两条等太阳高度线,M点为北极点,则此时下列现象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7月 C.北半球、6月 D.南半球、8月 E.南极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F.北印度洋出现逆时针洋流圈 G.澳大利亚农场主正收获小麦 H.希腊森林火灾发生几率较大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为北半球,P点昼长大于M点昼长,表示越往北昼越长,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故C项符合;A项时间不符。若为南半球, P点昼长大于M点昼长,表示越往南昼越长,即太阳直射南半球,BD时间都不符合,故选A项。 2.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应位于赤道以北地区,南极长城站不可能出现极昼;北印度洋只有在北半球冬季时才会出现逆时针洋流圈;澳大利亚农场主收割小麦的时间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希腊此时可能为炎热干燥的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要结合图示,具体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因为有月球绕转 C.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故与B项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