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说明此时海洋是低压中心控制,P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A错。①、②两地风向可能相反、但等压线疏密不同,风速不同,B错。PN、PM沿线附近是低压槽,易形成降水天气,C对。夏季出现时,被称为热带风暴,势力强的可称台风或飓风,D错。
【小题2】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差异,A错。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B对。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不相同,C错。PN、PM沿线是山脊线,不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D错。
【小题3】若等值线为城市土地等地租线,且数值a>b>c,P区域地租最高,应是中心商务区,而不是工业园区。M区域相对距市中心同等距离区域地租最高,交通最便利,所以城市向M方向扩展速度最快,B错。PN、PM相对为地租次高峰区,可表示城市重要交通干线,C对。P区向外对住宅区吸引力先升高,后逐渐下降,D错。
考点:等值线区,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等高线图,城市地租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空气辐散大涡旋是:
A.南半球的反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气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北半球反气旋为顺时针辐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①地距③地约 千米。(2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新一天的范围是 。(2分)
(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分)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2分)
(5)比较此季节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6)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3分)
(1)东南(1分) 3330千米(1分)
(2)3时(1分) 东经900向东到1800(1分)
(3)快(1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分)
(4)西北风(1分) 寒冷晴朗(1分)
(5)②地气温比③地气温低,(1分)
原因是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1分) 地势高(1分)
(6)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
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
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答对2点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是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②地离北极点较①地近,从②地看①地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①地与③地的距离,考查的是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千米。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陆地是高压,说明是冬季,北极上空是极夜现象,所以90ºE是0时,则北京时间的区时即120ºE的地方时为3时。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到180º经线,即为从东经900向东到1800。
第(3)题,由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可知季节为冬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风向及天气特征。①地的风向可根据等压线变化规律得出,②地受高压脊影响,出现寒冷晴朗天气。
第(5)题,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原因从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6)题,北冰洋的重要性从资源、领土、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地球地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经纬网图上,方位判断的基本方法:利用与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判断东西方向;②利用经线计算球面上的距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④掌握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⑤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A.副极地低压
B.反气旋
C.气旋
D.赤道低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由于7、8月时,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流域,盛行下沉气流而形成,故属于反气旋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典型性天气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的b表示 ,c表示 。(2分)
(2)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分)
(3)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 。(2分)
(4)图中a的特征是 。(2分)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3分)
参考答案:
(1)风向 地转偏向力
(2)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4)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5)B B处等压线较A处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1分)
本题解析:
(1)图中a、b、c、d依次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2)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说明是近地面的风。
(3)图中地转偏向力位于风向右侧,说明为北半球。
(4)从图中可以看出,a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并垂直于等压线,c和风向垂直并位于风向右侧。
(5)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即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考点:影响风的三个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旅游与区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