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八)
①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 ②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④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的特大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该锋面系统由西向东推移,说明是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常出现的天气是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B对。
【小题2】该锋面造成了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①对。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也是快行冷锋造成,②、③对。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的特大暴雨是因台风造成,④错。所以A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主要特征,产生的主要天气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的水汽压(e)和饱和水汽压(es)之比,即f=e/es×100%,它是空气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读饱和水汽压与温度关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空气M的相对湿度约为
A.63.5%
B.73.5%
C.80%
D.125%
【小题2】若不考虑空气水汽压的变化,M地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季节一般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的相对湿度约为25/20×100%=125%选择A项。
【小题2】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所以冬季温度低,形成的相对湿度大。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图是该日拍摄的我国卫星云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2012年12月7~8号,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毫米,属于大雪;乳山降雪量只有0.2毫米,属于小雪。图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19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作 ,B处按气流状况称
。(2分)
(2)图19中丁地此时风向为 ,天气特点是:气温 、气压 ;未来几天可能受 天气系统影响,出现 天气。(6分)
(3)图19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 的季节;甲、乙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分)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我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2分)
(5)图21中C处冬季降雪比D处_____(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
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 雨(填降雨类型)。(3分)
(6)图20是利用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1分)
参考答案:
(1)低压反气旋(2分)
(2)偏南风 较高、较低、 冷锋(每空1分,共4分) 阴雨、雪、大风、降温等(2分)
(3)冬季 甲(2分)
(4)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5)多 西北风(或偏北风) 地形雨(3分)
(6)遥感(1分)
本题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分布可知:A处气压称作低气压,B处是高气压,其气流的运动状况为反气旋。第(2)题根据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丁地的风向是偏南风;受此影响,气温高,气压低;根据锋的符号可知:未来几天可能受冷锋的影响,受此影响,其天气特点是阴雨、雪、大风、降温等。第(3)题此时陆地形成高气压,北半球可能是冬季,甲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第(4)题我们的家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可知:图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第(5)题冬季盛行西北风,C地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影响,多地形雨。第(6)题图20是高空俯视图,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
考点:天气、气候
点评:本题结合气压分布图考查对天气系统的判断、天气特点的描述、气候类型的判断及风力大小的比较,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天气系统,识记天气系统的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风力大小判断方法。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在模拟演示中,若黄赤交角为0°,甲地气候类型将不存在,那么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A.洋流性质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黄赤交角为0,气压带、风带没有季节性移动。气候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地中海气候。分布的纬度是30-40之间,所以是北半球的位置。选择A项。
小题2:甲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乙是冬夏季风的影响。所以差异是大气环流。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 12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 A 地区7 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6 分)
(2)指出 A 所在纬度的气压带名称,并说明该气压带的形成过程。( 6 分)
参考答案:
(1)A地气温比周围高;因为A地地势比周围低,盆地地形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热空气不易扩散。
(2)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地区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赤道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气流向北扩散,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A地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从而在高空空气堆积,重力作用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本题解析:
(1)注意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地势对气温影响。A地气温比周围高,因为A地地势比周围低,盆地地形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热空气不易扩散;B地气温比周围低,因为B地地势比周围高。
(2)A地所在纬度的气压带应是副热带高压带。简述高的形成过程(赤道温度高一空气受热上升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向北流动-地转偏向力-偏转成西风-受重力作用空气下沉等)。
考点:等温线、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