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100m与500m的等高线之间等高距为400m,图中有4个等高距,则任意两相邻等高线之间差值为100m,而图中陡崖顶部的等高线值为600m,则顶部的高度取值范围为600m-700m,故符合的选项为D。
【小题2】由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方的甲村、乙村连起来,从①点看得到甲村,从①看乙村时中间有山脊挡住了视线,故A错;从②看甲乙村时中间无高大障碍物挡住,故B对;从③看甲村时中间有高大陡崖挡住,故C错;从④看甲村时中间经过了山顶,挡住了视线,故D错。
考点:通视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经纬网表示的范围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2)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
(3)B点位于A点的?方向。
(4)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比B点到C点的最短距离?(长或短)。
参考答案:(1)北(1分)?西(1分)(2)(40°N,80°W)(2分)(3)东北(2分)(4)长(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A.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波谱),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传感器根据电磁波的差异来辨析物体的不同,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属于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A.24
B.34
C.36
D.42
【小题2】3月21日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甲处等高线是830-835米,甲处基岩表面高度是800-805米,由此可知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35米。选B正确。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东升西落;甲在山丘东侧,被小山挡住视线,看不见日落;乙在山凹处,被丙所在山脊挡住视线,也看不见日落;丙在西部的山脊上,位置高可见日落;丁在山的东北部,看不见日落。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地貌景观及特征是2.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岩溶地貌峰峦林立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青藏地区雪山连绵
D.沙丘地貌串连分布
E.冰川侵蚀
F.流水侵蚀
G.风力堆积
H.海水堆积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关键是误认为岩溶地貌只存在于云贵高原上,而忽视岩溶地貌地区分布的广泛性。此外海拔高度是本题部分同学猜对答案的一大重要钥匙所在。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数值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最高处为282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米,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沙丘地貌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也属于第二阶梯,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故BCD均不符题意。岩溶地貌并不仅仅在第二阶梯的云贵高原上,第三阶梯的江苏宜兴、南京汤山也有岩溶地貌,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故A项符合题意。
2.此题关键建立在小题1的岩溶地貌判断准确上,对于岩溶地貌的成因不难掌握。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岩溶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此外还包括瀑布、峡谷(V型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U型谷、刃脊、峡湾、冰蚀湖等;风力堆积形成的主要有沙丘、沙垄等等;海水堆积地貌有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