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八)
A.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间 B.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 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矿 D.③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小题1】本题的关键在于空间定位,结合经纬度和大陆轮廓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图中纬线30°为南纬30°,在图示范围内①为印度洋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③美洲板块和③⑤之间为南极洲板块四个。
【小题2】①为印度洋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因此地震多在①②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6题,图中为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形成的典型地貌有庐山、华山、泰山。而喜马拉雅山为板块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时40分,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完成下列题。1.该地2.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非洲
B.位于北半球、非洲
C.一年中必有两次太阳直射
D.盛行风为东南风
E.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F.乙处岩石可能为岩浆岩
G.甲处河流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H.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严重,可判知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西岸)偏转,因此该地在北半球,先排除A;因为当日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说明太阳在当地直射,该地一定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该地有直射现象,但不能确定是不是回归线上,所以只能说一年可能有两次直射,当然也有可能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所以C是错误的。最后,东北风在南半球的风带中没有分布,因此,也排除了D。根据国际标准时10∶50时,即0度经线时间为10∶50,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可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时差为1小时10分钟,由此得出当地经度为17.5E度,故B正确。
2.地下溶洞常常分布在石灰岩地区;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甲处河流位于断层处,断层容易渗出地下水,是地下水补给;图中显示,先形成铁矿,然后发生断层。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和意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地壳物质的循环及地质构造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三种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故判断丙为岩浆,则丁表示岩浆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小题2: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判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漂浮于空中,加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相互转化和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问题。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小题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a处于河流上游地区,地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河谷;b处于中游地区,以搬运作用为主;c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流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床浅而宽。
点评: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区位河流不同区域的河谷形态特征,从而结合不同的外力作用分析,本题还可以结合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方面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