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 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 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 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故选B。
【小题2】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小题2】图乙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图甲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乙中的
A.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
【小题3】关于图甲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C.丙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
D.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东南季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甲是长江三峡,主要是沉积岩层,是岩层断裂,流水侵蚀下切形成,与变质作用无关,A错。乙是珠穆朗玛峰,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然后冰川侵蚀形成,B对。丙是泰山,是断块山,主要是断裂抬升,流水侵蚀形成,C错。丁是桂林山水,地壳抬升,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D错。
【小题2】图甲中丁地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图乙中,有三个箭头指向丁,说明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c是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d是岩浆岩。a或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所以A对。
【小题3】甲地区夏季的东南季风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A错。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B错。丙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C错。甲、丁两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东南季风,D对。
考点:地质作用与地貌的成因,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区域水循环类型,水汽的主要来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浸蚀而成山岭
B.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③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D.④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大别山
B.大兴安岭
C.祁连山
D.太行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①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地质构造为背斜;A项错误。②处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正确;③处冲积扇为流水沉积而形成的C正确;④处岩层发生倾斜即反映岩层的变形是内力作用引起的D正确。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应为亚热带一座山地,BCD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A正确。
考点:考查地质构造及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a碰撞挤压 b张裂作用 c生长边界 d消亡边界
A.ac
B.bc
C.ad
D.bd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展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由此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为张裂作用,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东非裂谷带的形成。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边界类型,与部分典型地貌形态的成因。
【知识小结】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重、难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板块边界与地貌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小题2】该地质构造( )
A.上部岩层较老
B.便于储油
C.便于储水
D.两侧岩层较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主要看岩层的形态,由图片可以知道该地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是向斜,可以排除AC;再看其中等温线的变化可以知道该地的中间气温低,四周的气温高,说明中间地势高,四周的地势低,故该地的地形为山。也就是向斜成山。
【小题2】向斜构造下面可以找到地下水,其岩层中新边老;背斜构造下面有石油、天然气,其岩层是中老边新。故选择C。
考点:地壳的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