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与环境问题》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3.通过这种“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不仅减少了__________,还产生了__________效益,形成了__________发展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 4.从丹麦凯隆堡工业生态园的事例中可以分析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
参考答案:
(1)B(4分)????
(2)提高能源的利用
本题解析:
(1)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碳市场。碳排放量可以用来交换,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可持续的发展途径。为落实《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目标,我国应该采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问题。1.图中表示人类社会的是2.下列人类活动能用图中箭头②表示的是3.若箭头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没,则箭头③表示4.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结果的是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地带垦荒,火山喷发,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
A.内圆
B.外圆
C.箭头①
D.箭头②
E.废弃物
F.生存空间
G.物质和能量
H.消费活动
I.全球气候变暖
G.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极冰融化
海水膨胀
①②
①③④
②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A
3. B
4.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
1.人类社会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
2.箭头②表示人类消耗物质资源,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中。
3.箭头③④表示人类与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故沿海低地被淹没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进而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
4.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故与周围地区人类的垦荒无关,故②不属于环境的反作用。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某地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C.河中生物大批死亡、洪涝灾害增多
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
小题2: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加大了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正确答案选C。
小题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持续性、共同性、公平性、阶段性原则。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能从漫画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与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