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断裂塌陷 B.冰川侵蚀 C.火口湖 D.河道淤塞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经度可知,该地区位于非洲,A为刚果盆地,B为东非高原,故地形地势导致A、B两处景观不同的根本原因。
【小题2】A处为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自然带谱比较单一,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B为东非高原,地势高,自然带谱比较复杂,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景观为热带草原。
【小题3】C湖泊位于东非高原上,为维多利亚湖,是断裂塌陷形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景观类型和湖泊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岩浆
B.b—岩浆岩
C.c—沉积岩
D.d—变质岩
小题2: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变质作用
B.页岩、石灰岩的形成过程需经过②阶段
C.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地区③活动强烈
D.④代表冷凝作用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读图可知,a代表沉积岩,b代表岩浆岩,c代表变质岩,d代表岩浆。
小题2:由上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变质作用;页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其形成过程需要经过②阶段;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③活动强烈;④代表重熔再生。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地形类型中,是由板块相互碰撞作用形成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东非大裂谷
C.珊瑚礁
D.大西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和地球表面形态关系。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呈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处于什么地质构造?请简述该河谷的成因。(4分)
(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6分)
(3)锦屏山区域正在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实施植绿复绿工程。锦屏山植被破坏最可能的人为原因是什么?可能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4分)
(4)请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背斜(2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破碎,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岩层能够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结合图示,该区域可溶岩分布广泛,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断层发育广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综上所述,该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
(3)植被破坏的主要认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锦屏山地区因近年人口增长,来开垦耕地和获得薪柴,大量砍伐植被,使锦屏山植被遭到破坏;该区域位于高原向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下降,且岩石破碎,降水丰富,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4)观察图可知,④⑦位于断层地带,断层处地质不稳定,岩层运动活跃。
考点: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及成因;植被破坏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区地质地貌演变过程示意图”和“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7表示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正确的时间顺序是?????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小题2:图8中①④地貌对应图7中的
A.甲阶段
B.乙阶段
C.丙阶段
D.丁阶段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小题1:判断该题的关键是确定①③④三者的顺序,比较容易得出该地受外力侵蚀,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然后对照答案,只有A项正确。
小题2:图8中的①属于向斜成山,④属于背斜成谷,对应着图7中的丙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