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参考答案:小题1: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根据等压线判断出低压槽的天气特征。小题1:根据风向可知,等压线数值a>b>c,甲处位于河流从山谷流出的地区,因而方框内往往形成冲积扇地貌,乙河流入湖泊没有流入海洋,为内流河,丙处三条等高线重合,则该陡崖的相对高度在[200,400)范围内。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28分) 参考答案:(1)西高东低(2分),水土流失(2分),夏季多暴雨;沟壑纵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附近地区地形图和河流剖面图示意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河床一般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流上游地区流水湍急下切作用强,河谷呈V形。中游地区水流减速,河谷逐渐变宽。下游地区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河床变宽。
小题2:B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小于350米;A的海拔高度是100米,所以图中AB之间相对高差介于200~250之间。 M 河位于断层之上,河谷形成是因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流水侵蚀而成。图中A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B地多。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3: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到8月份太平洋洋面形成热带气旋受其影响降水多。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结合河流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明确河流上中下游流水的主要作用。(2)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与等高距判断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3)降水多少原因的判断要结合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小题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附近区域地形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城市区位选择,解决此类试题需注意图的阅读与分析,充分挖掘图中隐含的信息。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但因地处上游地区,地势较高,发展较慢。乙聚落地势较高,虽然洪涝灾害少,但其地处河流上游的山间谷地,地形狭窄,不利于聚落的发展,又非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故不是最早形成的城市。丙聚落位于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流水沉积作用较明显,但地形平坦,水运较发达,故聚落面积较大,其形成较早。丁聚落位于河流下游干流沿线,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故规模最大。
小题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此类试题,需结合等高线的分布和河流分布,结合河流的区位和地形特征判断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联系河流和湖泊之间的互补关系推断该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地势特征。图中A河流的位置处于湖泊和干流之间并与两者相连接,题中该河流定期改向,可见湖泊和河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则该河流所在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存在丰水期与枯水期之分,且两地之间的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实现河流与湖泊之间的互补关系:河流丰水期时补给湖泊,枯水期时接受湖泊补给。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人地关系思想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