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正值我国“雪龙”号南极考察季节 B.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黄梅时节家家雨” D.天山四季牧场上牲畜所处海拔最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此刻Y经线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高度为90°,则Y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4:00,该地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即为30°,且位于120°E的西方。所以Y的经度为90°E。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季节判断。Y点位于赤道,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节气有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南极科考适合在南极当地夏季进行;华北地区小麦播种位于秋季;梅雨季节位于6月中旬;天山牧场海拔较高时为夏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若不知道X的值,M点位于赤道,M点此刻太阳高度为0°,说明M、N点位于晨昏线上,MNY三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Y地太阳高度角最大,MN的经度差为180°,Y为极点,X的最大值为23.5°,最小值为0°,当X值为0°时,全球昼夜平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12月26日5时23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准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首次月夜休眠。下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月球时,关于图中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即将日出
B.②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南
C.③地自转线速度最小
D.④地昼长最长
小题2:从“嫦娥三号”着陆到第一次“玉兔”月夜休眠期间?
A.②地河流进入枯水期
B.南极中山站可能看到美丽的极光
C.威海昼长越来越短
D.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的两地可能是③、④地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软着陆时,读图,①地经度约70°W,时刻约为12月14日8时,此时南半球是夏季,日出在6点前,A错。②地经度约60°W,时刻约是12月14日9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物体影子朝向西南,B对。图中③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C错。夏半年,纬度越高,昼长越长,④地昼长不是最长,D错。
小题2:读材料,从“嫦娥三号”着陆到第一次“玉兔”月夜休眠期间,时间是12月14日到12月26日,②地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河流进入丰水期,A错。南极是极昼现象,中山站不易看到美丽的极光,但仍有可能,B对。威海位于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期间昼长先变短,后变长,C错。读图,③、④地关于南回归线大致对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的两地可能是③、④地,D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和海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海口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海口小于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每小时转15度,极点为0;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减小,北京的纬度比海口高,其线速度比海口小,故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该图是两条河流的河口,判断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将与那一岸相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纬度分布判断,甲乙位于北半球,故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水流都向右偏即甲岸偏,即甲岸冲刷严重;而泥沙淤积于乙岸;丙丁位于南半球,故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水流都向左偏即丁岸偏,即丁岸冲刷严重;而泥沙淤积于丙岸。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2.若黄赤交角扩大,则我国北方地区新建住宅楼之间的楼距比原来的住宅楼要
A.①
B.②
C.③
D.④
E.扩大
F.缩小
G.不变
H.随意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故为图示①。
2.由于黄赤交角扩大,故回归线度数扩大,即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扩大,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随之回归线度数变大,我国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故楼间距应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提取有效信息,进一步判断黄赤交角,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