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的原因是
[???? ]
A.地球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太阳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
D.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读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图中a角度为23°2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图中所示节气为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此时图中A点昼长为 小时;B点的日落时间是 ,正午太阳高度是 。
(3)若图中晨昏线上某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是 。
(4)在图中a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少为0°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在 半球,并继续向 (南、北)方向移动;漳浦县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分别为 和 。
参考答案:(1)冬至日;(23°26′S,90°E);
(2)0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北极星光线可知,北极星光线指向为北极。再从太阳光线及晨昏线与0°经线的交角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90°E。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A点为极夜;B点为极昼,正午太阳高度是46°52′。
(3)从图中看出,0°经线通过晨线与赤道交点,可知0°经线地方时为6时,而90°E为12时,若图中晨昏线上某地的昼长为10小时,日出时间为7时,计算知其经度为15°E。
(4)在图中a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少为0°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继续向北方向移动;漳浦县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分别为昼短夜长和昼变长,夜变短。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有关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地转偏向力最大
B.B必定位于南极圈
C.C的纬度低于D
D.六个月后,四地的昼夜长短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A城市图示昼夜平分,说明位于赤道上,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A项错;B城市图示为极夜,说明位于北极圈上,B项说法错;C城市图示昼长大于夜长,说明位于南半球,同理,D城市位于北半球。但是D城市图示夜弧大于C城市图示的昼弧,表明D更靠近极圈,纬度更高。综上所述,C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面(水平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横坐标表示坡向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坡面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 点的数值将
[????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下列哪种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D、“阴雨霏霏,连日不开”
参考答案:1、D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底部放土的具有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