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教育和文化落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严重但盐渍化并不突出。错误的是B。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12.有关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东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B.包括黑、吉、辽
C.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D.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8~11,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试判断图中索马里半岛的地形特征。(3分)
(2)图中丙区域湖泊众多,且多为深水湖,试分析该地湖泊的主要原因。(2分)
(3)描述甲、乙两地气候特征。(4分)
(4)当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就会产生浓雾,并对交通运输造成较大的影响。试分析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7月经常出现浓雾的原因。(2分)
(5)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图中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为平原(1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描述地形特征应描述其主要的地理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注意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等信息分析判断。(2)根据图示丙地区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东非大裂谷带,故其多湖泊的成因主要从板块张裂,断裂陷落的角度分析。(3)描述两地的气候特征可从气温(年均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和降水量(总量、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4)雾的形成应从水汽来源和近地面的气温变化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气候资料、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分析。(5)影响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分析思维,并结合资料归纳整理和区域实际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世界主要区域的基本概况,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条件便利
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平较低
D.劳动力素质高
2、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
[???? ]
A.技术服务
B.原料供应
C.基础设施
D.能源保障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008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了61.01万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红线(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或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
本题解析: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占用耕地,所以要合理规划建筑用地。我国是一个多农业灾害的国家,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由于保护耕地。同时,我国有些地区存在大量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以保证耕地的质量。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