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北京将迎来雨雪天气 B.广东省受西北风影响 C.朝鲜半岛风力逐渐减弱 D.日本列岛风力将加强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判断甲地和乙地分布在低压槽附近,根据风向判断原理,甲地为西北风,乙地为西南风(如下图),排除A;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稀疏,排除B;甲地在低压槽附近,形成阴雨天气,排除D;图中分析,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甲地气温低于乙地,选C。
【小题2】根据图中等压线分析,北京受高压控制,同时未来24小时强度增强,晴朗天气为主,排除A;根据风向的判断原理,广东省受东北风影响,排除B;图中朝鲜受高压控制,且不断增强,故风力不断增强,排除C;日本列岛受低压控制,同时在加强,使得与控制北京的高压中心气压梯度不断增大,风力增强,选D。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内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吸热弱
D.沙土增温的影响
【小题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
A.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大气的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材料,甲箱中有沙土,沙土比玻璃增温快,箱中空气升温也快。所以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沙土增温的影响,D对。太阳辐射相同,A错。大气逆辐射条件相同,B错。甲箱沙土吸热多,箱中大气吸热也多,C错。
【小题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对。材料中没有显示最高气温,A错。只通过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不能体现大气的保温作用,B错。都是测箱内温度,不能反映出温室效应,D错。
考点: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影响气温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1年2月3日凌晨,百年不遇的特大飓风“雅斯”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登陆,其登陆地点位于著名的大堡礁附近,“上岸”后的飓风威力不减,继续深入内陆,给当地带来了1000多毫米的特大降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1)C
(2)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情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
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
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
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
【小题2】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危害
D.冰川运动
【小题3】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江源湿地面积先增后减
B.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C.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增多
D.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由a图可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由b图和c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
【小题2】由图可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带来全球变暖问题。
【小题3】全球变暖会加速冰雪融化,可能导致三江源湿地面积增大,但冰雪融化以后,蒸发旺盛,湿地面积又会减小;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全球变暖最终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全球变暖对其影响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宇宙环境及其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