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知该天气系统是冷锋。A图为冷锋,B图为暖锋,C图为气旋,D图为反气旋,故A正确。
【小题2】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出现在气旋上,且位于锋面气旋的西侧。图中CD位于反气旋上,为高压脊不可能形成冷锋;B位于气旋上,但位于东侧,为暖锋;A位于气旋上,且位于西侧,为冷锋。
【小题3】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和风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图,分析回答。(8分)
(1)图中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 。
(2)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
(3)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①或②),该锋面属于 (冷或暖)锋。
(4)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 ,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 。
(5)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
参考答案:(1)D
(2)反气旋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方法。先判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的原则来判风向,由此判断图中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D。
第(2)题,甲为高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反气旋。
第(3)题,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②,②地处于低压槽线上,而①地位于高压脊线上,高压脊气流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又由于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根据“东暖西冷”原则判断,该锋面属于暖锋。
第(4)题,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乙,因为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甲,因为甲地为高压中心,为晴朗天气。
第(5)题,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受南亚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甲乙两地气压中心的判断。本题的一个难点是②地出现锋面的类型的判断,涉及锋面气旋对应的知识点。现将锋面气旋的对应知识总结如下:
【规律方法】锋面气旋与天气
(1)天气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水平气流是一个呈逆时针辐合旋转的旋涡,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气旋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顺时针辐合旋转。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是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这是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再加上锋面上更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水汽急剧冷却凝结,形成强烈天气变化。
(2)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②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④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9~10题。
【小题1】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A.Pa>Pb>Pc
B.Pa<Pb<Pc
C.Pb>Pc>Pa
D.Pb<Pc<Pa
【小题2】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此题主要考查如何识别等压线。由图可知,Pa>1 010 hP,1 010 hPa>Pb>1 005 hPa;PC<l 005 Pa。故可知Pa>Pb>Pc。【小题2】首先,明确由于图中所示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l 035 hPa,可知该气压中心只能是亚洲高压,出现在亚欧大陆的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前缘有—个冷峰,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北方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时会有寒潮,所以此时我国北方可能出现沙尘暴、干旱和寒潮等天气。而泥石流的出现需要有大量降水这一条件,所以不可能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海拔高度不同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地的经纬度,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巫山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排除选项A、B、C,故选项D正确。
【小题2】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表格可知甲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高,乙地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低,所以不可能是地形、海拔高度因素造成的气温差异;甲乙两地都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排除海陆因素;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图》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