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目前,全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许多国家正在闹水荒。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用水量大大超过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缺水问题更为突出。据此回答1—2题。
1、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
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河流
③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都十分不均匀
④人口的急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 ]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去采取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节流”的是
[????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体污染
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问题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提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落后。
参考答案:
(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一提供的煤、耕地、水资源的数据不难看出,煤、耕地资源尤其煤炭主要集中在北方,华北地区耕地资源比重大,但缺水严重,制约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特别是煤炭资源,必然导致北煤南运,造成运输紧张,而且运费高,使生产成本提高。
(2)由材料二知,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快,对资源需求量大,但许多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材料三的两组数据说明,我国不论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与我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
对环境的影响。
(2)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
上呈明显的???????????趋势。
试分析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利:减少燃烧矿物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弊:大
本题解析:(1)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有减少燃烧矿物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大量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容易出现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自然灾害损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人为污染等。
(3)我国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 ② 耕地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③ 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④ 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化学元素且含量多少排序正确的是
A.氧硅铝
B.硅 铝 铁
C.铝 硅 氧
D.氧 铝 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谐音“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6分)
参考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现在谈论的气候变化是指近一、二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在变暖,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增加,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另外森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植被减少,对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增加。京都议定书主要宗旨是规定工业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8到2012年间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 2 0)、 氢氟碳化物 ( HFC S) 、全氟化碳 (PFC S)、 六氟化硫 (SF 6) 。
(2)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从材料二中“一号提案”、“ 动力和引擎”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决心,可见其意义重要,主要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国际责任等方面分析。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以做的有提高环保意识、少使用或拒绝使用一次产品,购买带环保标志的商品,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