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A.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B.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球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索契世了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主要因为索契冬季气温较高,是因为北部有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而且临近黑海,受海洋的影响,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故选B。
【小题2】索契靠近黑海,冬季水汽充足,降水量大,带来较多的降雪,山地的积雪 多,所以利于冬奥会的室外项目比赛,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索契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品种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该种桂花在入秋时开花)。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2014年锋线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
A.南北皆旱
B.南北皆涝
C.南旱北涝
D.南涝北旱
【小题2】2014年杭州地区该种桂花开花时间及原因
A.偏迟气温偏高
B.偏迟气温偏低
C.偏早气温偏低
D.偏早气温偏高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雨带在北方停留的时间短,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D对。
【小题2】根据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济南雨季是8月底雨带南移,杭州9月份雨带南移,两地都是雨季结束时桂花开。2014年雨带南移的时间早,所以桂花开花时间偏早,A、B错。雨带南移,受冷空气控制,气温偏低,C对,D错。
考点: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我国的旱涝分布情况,气候对花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9月中旬,江浙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苏州这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日期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最低气温(℃) | 23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8 | 28 | 25 |
最高气温(℃)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8 | 30 |
天气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阴 |
风力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较强偏北风 |
A.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
B.日温差降低,海陆状况 |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
D.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
A.开始进入秋季 |
B.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
C.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
D.26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从表中可以读出,2013年9月17~25日,苏州日较差增大。原因为: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
【小题2】26日苏州天气由晴转阴,云层增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D正确;这段时间,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变化小,B错误;这几天苏州的日均温一直大于22°,还未进入秋季,A错误;9月中旬,副高已经南移至我国南部,将要推出我国,C错误。
考点:天气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该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小题1】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_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___处。
【小题2】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 处,冷却的是 处。
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______处位于海洋。
【小题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___,丙处实际风向是刮______风。
【小题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净化.增湿
B.增温.增湿
C.减湿.减温
D.净化.增温
参考答案:【小题1】B、D、E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和垂直方向气压变化特征判断: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B、D、E三处;气压最高的是A处;气压最低的是C处。
【小题2】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甲处,冷却的是乙处。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乙处位于海洋。
【小题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低,丙处实际风向是刮东南风。
【小题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甲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点评:热力环流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高低差异,促使大气出现从高压到低压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一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1)左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常年在甲控制下形成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对应第二幅图15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2)第二幅图中气候类型G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是 ,冬季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模式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最右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递变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⑤⑥⑦的地域分异,主要受_________条件控制。
参考答案:(1)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D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处于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D对应区域。
(2)G区域对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影响,温和少雨。
(3)三幅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带1至5的递变了体现了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5至7的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 气候分布及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城市与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