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生活、生产、汽车等排放的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大城市多年平均PM2.5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该城市PM2.5季均值季节分布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2)简述PM2.5.污染的防治措施。(6分)
参考答案:(10分)
(1) (共4分)
冬、春季大于夏秋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PM2.5细颗粒物每立方米空气含量,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且降水对空气有自净能力。所以该地PM2.5细颗粒物每立方米空气含量,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
第(2)题,PM2.5是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针对这种特点我们一般采取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绿化,滞纳烟尘,提高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加强监测、预报和管理等措施。
点评:本题属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且近追社会热点问题,难度中等。学生需加强关于PM2.5细颗粒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才能轻松解答。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随着国家“十二五”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济南的综合竞争力已提升至国家层面。结合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21880亿元,同比增长11.1%,GDP 增速高出全国1.5%,居全国第三位。济南GDP为2106亿元,成为众多企业投资发展的宝地,济南提出建设东部新城CBD。
材料二:下图为山东济南周边的经济区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就业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反映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讲,就业弹性越大,该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就业弹性越小,该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弱。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5
| -0.08
| 0.05
| 0.02
|
2006
| -0.07
| 0.05
| 0.03
|
2007
| -0.06
| 0.07
| 0.05
|
2008
| -0.05
| 0.03
| 0.09
|
2009
| -0.03
| 0.05
| 0.14
|
2010
| -1.44
| 0.06
| 0.71
|
(1)根据材料二,四大经济区域城市群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从干湿区带的角度来讲,它们包含了?(4 分)
(2)根据材料三,近几年对劳动力吸引力最大的是第_____产业,劳动力流失最严重的是第_____产业。(4 分)
(3)2005~2010 年期间,济南市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有何变化趋势?(6 分)
济南地区春旱严重,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请为其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4)根据材料,试分析济南建设东部新城CBD 的区位优势条件(8 分)
参考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湿润区;半湿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四大经济区域城市群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以主要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干湿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
(2)根据材料,就业弹性越大,该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就业弹性越小,该经济体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弱。读表格数据分析,近几年对劳动力吸引力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失最严重的是第一产业。
(3)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10 年降幅较大。第三产业不断增强,第二产业变化不大。
(4)济南地区春旱严重,所以各种措施应以开发、保护、节约水源为目标。主要措施有调整农业结构,限制高耗水农业的发展,种植耐旱品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培育耐旱品种。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提高民众节约用水意识。实行人工降雨等。
(5)读图分析,济南处于四大经济区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一,济南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引力强,人才资源丰富。铁路、公路密集,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适宜建设新城。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E.冰川融化
F.全球变暖
G.海水膨胀
H.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所示地区位于沿海,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被淹没。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化学农药残留土壤
C.土地荒漠化
D.非农业生产占用土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主要在城市)和生态破坏(主要在乡村)。环境污染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等。环境污染是指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化肥农药残留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4分)
(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出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措施。(4分)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2分)
参考答案:
(1)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2分)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1)乙地区位于长三角地区,为主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故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对此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如建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回收,扩大绿地面积等;
(2)丙位于东北三江平原,为我国著名的沼泽地,由于长期的开垦导致沼泽地面积不断缩小(即湿地面积缩小)。故措施主要针对湿地的保护,可借鉴洞庭湖湿地的治理措施。
(3)注意本题要求环境污染,由于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在江西、湖南一带,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故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