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所示台湾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多处于山地、丘陵地区,海拔高。多形成峡谷。
【小题2】沿海地区和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和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7分)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乙中①→②→③→④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8分)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0分)
(4)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11分)
参考答案:(1)(8分) 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
(2)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山麓堆积而形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
(3)雪线高度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导致雪线高度变化,从而引起高山草甸带的水热条件变化,造成牧草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
(4)本小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中不利的因素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外力作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某区域图和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分布图
材料二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比较富裕的煤矿中心。2004年煤价飙升,煤价上涨带来的资金通过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涨的财富。当地政府2004年开始历时5年投资超50亿建设了供100万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城。新城整体规划比较超前,城市建设欠下了巨额债务。2011年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和房价泡沫破裂后,又赶上了2012年的煤价下跌,资金链断裂,大量的现金沉睡到了路边的烂尾楼中,钱成为鄂尔多斯最为稀缺的东西,开酒店的用住宿卡抵债,房地产开发商用房子抵债,以物顶账开始成为普遍现象。
(1)比较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及表现形式。(4分)
(2)简析图中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内流区”的原因。(6分)
(3)简述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给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河套平原:流水堆积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常见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有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主要外力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河套平原地处黄河沿岸是流水堆积形成;鄂尔多斯地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2)内流区是指河水最终不能汇入海洋的区域;鄂尔多斯高原虽然地处季风区,由于位置偏西,距海遥远,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由右图可知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图中河流稀少,流程短,部分地区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所以河流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
(3)仔细阅读材料二,从中找出鄂尔多斯的经济繁荣基础与衰退的原因,进而归纳给人们的借鉴意义。原因:由“煤矿中心”可知当地产业结构单一,由“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可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由材料可知煤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城市规划超前,城市建设欠下巨额债务。由此可以得到启示是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做好城市建设合理规划。
考点:该题考查地貌类型、自然地理特征及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受水平挤压力,地壳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两次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以及背斜顶部和向斜两翼被侵蚀,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小题2: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项错误。若C为砂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缓坡一侧指示风向,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B项正确。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C项错误。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出向下钻井,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面的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塑造M(峰林)、N(钟乳石)两种地貌形态的流水作用分别为
[???? ]
A、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B、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C、堆积作用、堆积作用
D、堆积作用、侵蚀作用
2、该地貌区:①耕地分散且面积小,坡地比例大,土层薄,土壤贫瘠、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③水资源短缺、④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严重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主要农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