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参考答案:小题1: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知识,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来源,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l)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 本题解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发达,工业化水平最高,珠江三角洲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为产业结构更新提供空间,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但若不加以科学规范运作,容易加剧移入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滇、贵等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香港第三产业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与珠江三角洲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形成梯级转移态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图示意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沿海地区
D.西部地区
小题2: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气候因素
D.人口密度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可知: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苏)碳足迹总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吉、粤、湘;再次是黑、辽、晋、川、浙、皖,总体上是北方地区多。选A。
小题2:北方地区煤炭储量大,重工业比重大,煤炭用量大;且冬季取暖耗能高。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区域内煤炭资源,且中部地区的经济冶金工业比重大,能源消费以煤品燃料为主。选B正确。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都是东部高,但与碳足迹总量差异不符;气候因素不仅南北差异大,还有东、西部差异也大,对比资料也与图中碳足迹总量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