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A.丁 B.乙 C.丙 D.戊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三角坐标图需要找到坐标轴和平移轴。图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表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最高。图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高的为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工业化程度最高表示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高,图中乙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经济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期表示第三产业高,图中甲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耕地、湿地
C.林地、湿地、耕地
D.湿地、耕地、林地
小题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小题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小题1: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
小题2: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
小题3: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故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