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 C.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 D.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在同一等值线图上,相邻等值线差值相同,A错。读图可以看到,4、7两月的水域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域面积差大,B对。图中无法判断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C错。7月注入的水量比1月大,湖泊的盐度差可能比1、4两月的盐度差小,D错。
【小题2】近年来,①、② 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① 以内湖底泥沙淤积,深度变浅,水面扩大,C对。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或夏季水量增加都会导致距离扩大,A、B错。①、② 之间湖底泥沙淤积,距离会增大,D错。
考点:湖泊水位的季节变化,影响水位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能蒸发量为1802.4mm,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的河流
A.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冬春季节有较长时间的断流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有春、夏两个汛期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材料中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判断为我国半湿润地区,结合图示降水量变化特征可判断为我国北方地区,结合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差异可推断最干燥季节为春季。
小题2:资料和图中只体现了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只能推断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只要8月份出现汛期,没有两个汛期,所以也没体现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春季节不会断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分析回答9~11题:
小题1:2012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小题2: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小题3: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
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
D.结冰期长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河。小题1:由于3月为冬末春初,该河流解冻时,P处形成凌汛造成河道决堤泛滥。
小题2:凌汛发生在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故初了上游河段还有从旧孟津到入海口的下游河段,易形成凌汛。
小题3:A项由于该河段流经灌溉农业区,且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故水量减少;错误。B项黄河上游的水量主要来自于源头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都是夏季补给水量大,故形成夏汛;正确。C项该河段为上游地区含沙量较小;错误。D项图示河段所处纬度不高,故结冰期较短;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判断下列问题。1.引起青海湖水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2.青海湖最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
A.年降水总量
B.年蒸发总量
C.年地表径流总量
D.年地下径流总量
E.海上内循环
F.内陆水循环
G.海陆间水循环
H.海陆间和内陆水循环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的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大,年地表径流总量增加,与青海湖水位降低不相符;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很少,对水位影响不大;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增大,使河流的水位下降。故选B。
2.青海湖位于我国的内流区域,地表与海洋水不同,所以其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内陆循环。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 (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⑥⑤
【小题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依题意,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此题可以直接根据图中洋流方向得出答案。
【小题2】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C项中,厄尔尼诺现象应该是赤道逆流势力增强,使得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图中⑥洋流可以类似于巴西暖流或东澳大利亚暖流,与厄尔尼诺现象不一定能建立关联性。
点评:洋流的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