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此日A点昼长大于B C.此季节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D.此日之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3】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 ) A.大于A,为46°52′ B.等于A,为46°52′ C.小于A,为40°26′ D.大于A,为40°26′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东经的度数是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是向西增大。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判断,图中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10°,从经度看,A点在B点东方。从纬度看,A点在B点的北方。所以A点在B点东北方向,D对。
【小题2】此季节北印度洋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流向为自东向西,A错;若此日A、B两点同时日出,说明两点均位于晨线上。根据晨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分析,此日,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此日A点昼长小于B,B错;此季节是冬季,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C对;此日日期无法确定,不能判断之后地球公转速度,D错。
【小题3】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可以判断A、B两地均位于温带地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等于A,为46°52′,B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8:00时太阳照射地球情况(阴影区为夜,非阴影区为昼),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P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图示时北京为 月 日。
(3)A、B、C三地比较,最先日落的是 。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 。
(4)D点该日昼长约 小时。
参考答案:(1)南回归线和从左向右数第二条经线交点处
(2)12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上,时间为12时,图中的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从而判断其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2)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图中北京时间为8:00时,因此,图示时北京为 12月22日。
(3)A、B、C三地比较,C地出现极昼现象,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地昼较短,最先日落。C地出现极昼现象,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C。
(4)D点所在的纬线与昏线的交点时间为16时,从而可以判断其昼长为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杭州(30º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22~23题。
【小题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1)—(6)小题。
(1)在左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2分)
(2)写出节气名称。 (4分) ① ④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附近。(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乐山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
势是 。(4分)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 (a、b、c、d) 段。(2分)
(6)在b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 。(2分)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7)-(9)小题。
(7)该图是以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E点地方时为___________时。(4分)
(8)图中弧MPN为晨昏线,其中MP段是_______线。(2分)
(9)此日,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 绘图略(都是逆时针方向) (2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 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就是与表针的转动方向相反。
(2) 根据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靠近太阳,则北半球有直射,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①为二分二至日中的夏至。根据逆时针公转的顺序,排列春、夏、秋、冬四季,可以判断④春分。
(3)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③附近,C对。
(4) 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昼长小于夜长,昼长在逐日增加。乐山位于北半球,所以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向 北移动。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及所在半球可以判断正处于a段。
(6)在b段过程中,是从6月22日开始的,到7月初到达远日点,速度达到最慢,然后才逐渐加快。所以在b段过程中,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7)根据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判断图示为南半球。读图判断,图中N点是赤道的交点,时刻为18点,根据图中的等份判断,一份为3个小时,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21时。
(8)读图,图中弧MPN为晨昏线,根据晨线、昏线定义,顺着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斡旋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可以判断,图中MP段是晨线。
(9)读图可以看到,P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此时时刻是0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
考点: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及特征 ,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太阳高度变化,h为已知量,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④地表示的地点是 。
(2)②表示的地点是 ,四地中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①、③两地纬度较低的是 ,理由是 。
参考答案:(1)h 赤道
(2)北极点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
(1)通过②点正午太阳高度来计算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h°N。④昼夜平分,所以位于赤道。
(2)通过②地太阳高度没有变化来判断所在地点在北极点,通过图中昼长大于24h来判断极昼现象。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来计算可以得出2h°。通过前面的计算可以得出 纬度最高的是②地(北极点) ③(北极圈) ①(极圈与赤道之间) ④ (赤道上)。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口分布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