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参考答案:【小题1】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非洲西南部沿海,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所以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与洋流,C对。其它因素影响在图示区不明显,错。
【小题2】图示区域沿海有寒流经过,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纳米布沙漠,所以自然景观是沙漠,B对。
【小题3】甲城市在12月是夏季,南半球昼长夜短,A、C错。所以最可能是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B对。日影最短,D错。
考点: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5月某日四个城市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四地中:
A.①位于中国,纬度为30°N
B.②位于杭州的西北
C.③位于极圈内,东南风盛行
D.④位于南美洲,西北风盛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四地昼长、所在半球、当地经度等。5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图中1地,昼长13小时,位于北半球,其正午太阳高度为75°,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故从位于120°E上。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24°N),耗时3个月,即每月约8°,每周约2°。5月1日至31日直射点应位于10°N—18°N之间。故1地纬度介于25°N—33°N之间。故1地位于我国,纬度有可能为30°N,A可能正确。2地与1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但昼长小于12小时,故地位于南半球,位于杭州以南,B错。3地昼长达到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当地盛行东北风,C错。4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为6点,当地位于120°E东侧,两地经度相差90°,故4地经度为150°W,南美洲经度介于40°W—80°W之间,故D错。综合分析,A正确。
考点:昼长计算、经度计算、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太阳、地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太阳的组成及能量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气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B.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C.中心是由铁镍组成的核心,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巨大的能量
D.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大爆炸形成巨大的能量
小题2:有关图中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日地距离,大约150亿千米
B.A表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辐射
C.图中B、D两点的太阳辐射强度,D点更强
D.图示时刻,B点是地球大气上界单位时间获得太阳辐射最强的
小题3:图中A对地球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A.适当了距离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B.使地球有了厚层的大气
C.相互的辐射,抑制了地球上的病菌
D.使地球成为固态的球体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A表示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图示时刻,B点是地球大气上界单位时间获得太阳辐射最强的,为直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根据我国卫星实时监测,2001年3月28日17时至22时,太阳连续爆发6起中等强度的耀斑,29日17时,太阳又爆发一次强烈的耀斑,持续时间约一个小时,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暴”几个小时就抵达了近地空间。本次太阳峰年自1999年3月进入极盛期,但有些特别,属于极盛期相对平静,下降期却非常活跃,对照前两个太阳峰年活动,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的。
据此,回答1—3题。
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 ]
A、产生“磁暴”现象
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使地球的各地产生大风
D、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2、“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 ]
A、核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3、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本次太阳峰年滑入“谷底”,即太阳活动低峰年的时间大约是
[???? ]
A、2020年前后
B、2004年前后
C、2001年前后
D、2010年前后
参考答案:1、A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口分布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