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南部地势较北部陡 B.地表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河流短小、无结冰期 D.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纬度,7月份,该岛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海南岛小,A错。根据经度,该岛在东一区,日出晚,昼长夜短,B错。该岛位于地中海地区,7月份气温比海南岛低,降水少,C对。该岛不受台风影响,D错。
【小题2】根据图中等值线,该岛南部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较缓,A错。地表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B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对。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是甲、乙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2.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h的值是3.下列关于该日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E.23.5°
F.43°
G.47°
H.66.5°
I.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
G.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乙地位于南美洲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
1.根据甲地的昼长与乙地的夜长相等,故判断两地南北纬相反,纬度相等。且当地的正午时间相差12小时,故判断两地的经度差180°,故选A项。
2.根据夏至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判断乙地位于北纬,甲地位于南纬,设两地的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3.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南半球,且甲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即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4.5时,故当地位于北京的东侧。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
小题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小题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角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小题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向________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在此时段内,________半球的昼渐长。
小题4:地球处在________点位置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小题5: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
参考答案:小题1:冬至?春分
小题2:A? C
小题3:北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冬至,B春分。
小题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角速度最慢的是C。
小题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向北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逐渐减小。在此时段内,北半球的昼渐长。
小题4:地球处在A点位置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小题5: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 A和D。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其中乙图昼夜长短相等,但是北京的也在边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往南移动,所以是秋分。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我国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