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故结合表格中四地的昼长判断,只有丁地出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2)南纬70°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当地降水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3)北纬50°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的日期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4) 从上表看出,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和???????。 参考答案:(第(3)问第二空4分,其它每空2分,共16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现象发生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一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耳/米2·年),读图回答1—2题。 参考答案:1、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地(15°E)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注意图示的日出时间为国际标准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而当地经度为15°E,故当地地方时较国际标准时早1个小时,根据当地日出6:00应表示春秋分日,结合图示冬至日的位置判断,从a至b时段,大约较秋分日到春分日短1/4左右,,故判断约经历了4个多月。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冬至日,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的8:00多,故判断当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而b应表示春分日不到,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图示观测时间在秋分日之后到冬至日到春分日之后,故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应先抓住图示国际标准时与当地时间的差异,根据当地的日出时间与6:00的关系,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的位置,进而分析a点、b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的夜半球,A为圆心。读图回答12~13题。
小题1:A点的坐标和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
A.10°N,80°E 80°
B.10°S,80°E 70°
C.10°N,100°W80°
D.10°S,100°W 70°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是
A.2 点40 分
B.14 点40 分
C.13 点20 分
D.1 点20分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