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是一些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首先要读懂每幅轮廓图分别是哪个国家,其中①是美国,②是蒙古,③是新西兰,④是澳大利亚;然后再进行分析,其中①③④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②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A.快速增长
B.负增长
C.接近零增长
D.零增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多数国家接近零增长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依次符合图中①②③④的一组是2.若①—④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是
A.上海河北山东天津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科威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德国
D.河南江苏四川广东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一般而言,人口由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国家迁往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或国家;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而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比例若较高,则人口自然增长慢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2.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B.乡村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先快后减缓
D.人口未进入老龄化
E.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F.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出生率
G.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H.影响人口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变迁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自然增长率在下降,说明青少年人口比重呈降低趋势;将同时期城市人口数除以全国人口总数,得出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则乡村人口比重持续降低;1953年到1982年人口总数由5.8亿增加到10.9亿,增加了5.1亿,1982年到2010年人口增加了2.5亿,表明人口增速先快后减缓,选项C正确。2010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9%,表明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
2.将东部人口比重乘以全国人口总数得出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由计算知,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由于面积不变,进一步知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大,选C。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影响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都是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问题。1.造成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由城市迁往城郊(“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E.自然条件的差异
F.人口密度的差异
G.人均寿命的差异
H.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导致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郊区的“逆城市化”的推力作用主要从城市的不利条件分析。
2.经济因素是影响民工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