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2、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除此之外其综合效益还有?????????????????和????????????????等(任答两种)。(4分)
(2)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1分)
(3)分析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
???????????????????????????????????????????????????????????????????????????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中B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4分)
3、综合题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型”阶段的是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
??? 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工作的
??? 而取得的。
4、综合题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地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格局(左图)。右图是江苏省铁路分布图。表1是上海经济腹地层次表。表2是上海市科研实力数据。表3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与构成。阅读以下材料和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表1:上海经济腹地层次表
腹地
| 范围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人口(亿)
|
第一层次
| 上海、浙江13个市
| 10
| 0.274
|
第二层次
| 安徽、江苏、浙江
| 34
| 1.7
|
第三层次
| 长江流域
| 180
| 4
|
表2:上海市科研实力数据
现有科研机构 (个)
| 科技人员
| 每万人中拥有学 文化程度人数
| 熟练技术工人和优秀管理人才
|
1017
| 600000
| 6334
| 居全国首位
|
表3: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与构成(亿元)
年份
| 城市基础 设施总计
| 电力建设
| 交通运输
| 邮电
| 市政建设
|
1979-1990
| 243.76
| 75.43
| 58.74
| 18.15
| 46.00
|
1991
| 61.38
| 19.79
| 14.49
| 4.58
| 13.37
|
1992
| 84.35
| 19.70
| 15.01
| 6.43
| 29.56
|
1995
| 273.78
| 57.33
| 25.94
| 53.42
| 102.06
|
1997
| 412.85
| 80.24
| 85.06
| 61.04
| 134.27
|
??(1)以下关于沿江地带的功能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2分)A.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
B.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
C.是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
D.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
(2)综合分析新建铁路B和在建铁路A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分)
(3)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的开发为上海的发展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机遇。1996年6月《财富》杂志发表一项调查结果,上海被评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城市。分析上海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5、单选题 读“2001~2007年度江苏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1)——(2)题。

(1)2005~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 ]
??? A、外省流人人口较多
??? B、自然增长率上升
??? C、人口政策松动
???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2)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2013年是江苏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
??? 须
[???? ]
??? A、杜绝外省人口流入
??? B、提倡晚婚晚育
??? C、鼓励人口外迁
??? D、在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