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大气中PM2.5的含量与污染的排放和大气状况有关,天津是北方城市,冬季因供暖,大量燃煤而排放可入肺颗粒物多,所以冬季天津市PM2.5曲线值应该最高。故选B。
【小题2】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是因为该时段是上班高峰期,交通工具排放废弃物多,与人类活动相关;14时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对流旺盛,污染物易扩散,受大气运动影响出现低值;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不相同,如早晨在6至9时左右气温是一天中最低,但PM2.5曲线出现峰值;各个季节的曲线出现早晚上下班时段双峰变化。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该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2)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 ,气流下沉的是 。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 (填水平或垂直)运动→ 差异→大气的 运动。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5)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小题1】B>C>D>A (2分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C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A处气压较D处低,而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可判断四地气压高低。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B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气温较C处低;C处气温较高。
【小题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由于冷热不均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垂直运动形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
【小题4】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题5】见上题分析,垂直方向上,B处盛行下沉气流,C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B高于C,故水平气流由B指向C;高空气压D高于A,故水平气流由D指向A。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能抓住等压面弯曲的基本特征,判断热力环流的图示和气压高低分布。结合画图可更容易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该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E.雪线上升
F.暖冬频繁
G.海平面下降
H.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候变化。
1.结合树木年轮的疏密分布。由四周向中心依次稀疏—密集—稀疏,反映的气候变化与B相符。
2.M时期树木生产缓慢,反映气候较寒冷,植物生长缓慢,则气候寒冷,C项海平面下降;正确(因为气候变暖,则海平面上升)。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地相关气候资料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最高 气温(℃) | 29.2 | 29.0 | 28.1 | 26.3 | 23.6 | 21.2 | 20.7 | 21.7 | 23.9 | 25.5 | 27.2 | 28.8 |
平均最低 气温(℃) | 21.0 | 20.7 | 19.6 | 17.1 | 13.8 | 11.2 | 9.2 | 10.3 | 12.8 | 15.6 | 18.0 | 19.8 |
降水量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可持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