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小题1:根据图中河流可判断出P地为三峡大坝,M为巫山。巫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大,加上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因此P处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西气东输;西部;经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图,完成23~24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小题1:根据图示的轮廓和地理事物分布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故以夏汛为主,乙为海南岛以降水补给为主,故C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两地所在地区农业生产都主要以人力为主,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都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珠三角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交通条件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E.导致迁出区生产成本升高
F.只促进迁出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G.发达区域迁出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工业
H.增加了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产业转移到泛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产业转移到泛珠三角地区,对产业转入区、迁出区都具有重要影响。对迁入区而言增加了就业机会,对迁出区而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方向及影响。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产业转移分类:
1.行业产业转移。
2.区域产业转移(国内)。
3.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二、产业转移原因:
1、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2、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
3、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
4、政府政策影响。
三、产业转移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
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_______________走向。(1分)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5例)(5分)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______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4)图甲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A湖泊是______,(2分)它是我国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水源。该线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优点。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参考答案:
(1)东西 (1分)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中山脉为秦岭,乙图山脉为南岭,东西走向。从图中河流也可以得出山脉走向(山脉位于河流源头的连线上,如下图。
(2)秦岭的分界:1月等温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分界,积温分界线(4500°C),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年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水田与旱地,小麦与水稻,水资源分界线(过渡带与多水带),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等。
(3)乙图为南岭,我国5月进入雨季,雨带从南向北移动,该地区河流为降水补给型,进入汛期。
外流河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四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流量大,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冰期、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降水季节长汛期较长。
(4)A水库所在河流为汉江,水库为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之一(后可以从三峡水利工程引水),中线比东线水质好;经过地区较多,覆盖面大;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输水。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改善北方地区生态问题,促进调入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5分)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