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的四大洲各自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做一个简单的除法估算,不难得出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南美洲的结论。
小题2:南美洲号称“湿热的大陆”是因为其纬度低,降水丰富;而北美洲虽然面积大于南美洲,但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大,降水总量小,气候干燥,年径流量自然较少。
小题3:从图中信息和四大洲人均径流量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 的原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抓住图示内容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具体的世界区域分析其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地理简图,并回答问题。(16分)
(1)甲图所示国家是?????????????;乙图所示国家是????????????。按照其生产力水平,它们均属??????????国家,在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6分)
(2)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根据图示地形判断,北部靠近板块边缘的是???????图所示国家。(4分)
(3)乙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请简述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印度??????巴西????????发展中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并解析成因.(4分)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________(外、内)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城市①——②与城市③——④相比,实际直线距离较远的是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1)甲: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深居大陆内部;
乙:热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甲位于里海周边地区,位于中亚内陆地区,故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乙位于西亚波斯湾沿岸,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的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河流注入波斯湾,故属于外流河。C河流注入里海,为欧洲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3)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比较分析两地的自然环境的共同优势。(4)连接城市①——②,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纬度3°,距离约为3*111KM;连接城市③——④,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纬度4°,距离约为4*111K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结合世界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经纬网上距离计算的一般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2中甲乙为两个岛屿,读图回答8~9题。
小题1: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A.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种植天然橡胶、咖啡、可可
C.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D.河流短促
小题2:乙岛下列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明显相关性的一组是
①降水的空间变化???②海陆位置???③交通线走向????④太阳辐射的空间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
小题2: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央广网北京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4分)
(2)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4分)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昆仑(2分)??? 112(108—112之间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课本知识,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所以是昆仑。不考虑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行动8°的范围,约每4天移动1°的范围,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变化速度与此相同。从80°25′S 移动到南极圈,再移动回80°25′S ,移动范围约28°,所以约用时112天。(108—112之间酌情给分)
(2)根据材料,中山站与昆仑站的经度相近,可以忽略经度差,两地的纬度差约为11°,可以计算出直线距离约为1221千米。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最短距离是两地间的大圆的劣弧,两地都在南半球,长城站在昆仑站西面,所以其前进方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3)北冰洋气温比南极较高,从海陆性质看,北冰洋是海洋,热容量比南极大陆大。从地势看,南极大陆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从洋流影响看,北冰洋中有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南极大陆周围被强大的寒流——西风漂流环绕。从下垫面性质看,南极大陆冰雪覆盖,反射率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强。从大气环流角度看,南半球西风带形成的“风壁”及西风漂流阻挡了南极大陆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交换。所以北冰洋气温较高。
(4)建成圆柱形,能减小风的阻力,防止在迎风的一面出现吹雪堆积或冰雪掩埋建筑物。主体建筑架空,避免与地面冰雪直接接触,有利于保持室内温暖,节约能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理环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