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0分)下图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和海拔较高,冰川作用显著,冰川侵蚀形成冰蚀谷,经海水入侵,形成峡湾。
(2)M国是挪威,该国海岸线漫长,优良港湾多,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且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量大,因此海运需求量大;而海运运费低,运量大,成为该国首选的交通运输方式;该国造船业发达也是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二: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虚线区域)。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三: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部分区域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
(1)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辽宁省部分区域能实现双季稻的种植的原因。(6分)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尘暴天气,将粉尘继续向东或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然后泥沙被黄河水流携带至河口,由于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2)结合材料三分析,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为双季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为扩大了双季稻的种植范围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3)根据材料二,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有利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导致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8分)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①为_______ ,②为_____ ,形成②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是___ (3分)
(2)①处山地的形成,是因为___ 。(2分)
(3)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 ,主要分布在_____ 。乙为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___ 。(3分)
参考答案:(1)向斜 (1分) 断层(1分) 地壳运动(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②处两侧岩层不连续,发生过错动和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形成②断层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
(2)①处山地是向斜成山,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
(3)甲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乙是三角洲,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小,携带的物质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考点:本题常见地质构造及地貌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1:③所在的岛屿多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常年受海浪的猛烈冲击
B.此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C.此处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线附近
D.此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