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A附近地区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 ]
A、立体农业
B、林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2、为支持B地区城市周边农业发展,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保护价收购水稻
B、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实现区域专业化
C、帮助农民引进优良畜种
D、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国土整治是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国土规划②国土立法③国土管理④国土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2.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E.长期高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
F.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G.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
H.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可以判断,其核心环节为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流域长期高度的棉花种植带来的问题应该是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右甲、乙两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图示两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2.图中A、B地区在发展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两条河流的通航里程相近,但甲河年货运量远大于乙河
B.两河流域的植被类型相同,均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长株潭和鲁尔区两大经济圈目前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化农业
E.雨热不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F.水旱灾害频繁???光热条件不足
G.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H.土壤贫瘠???????耕地不足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长江的通航里程约2838公里,莱茵河的通航里程大约869公里,两者不相同。长江流域主要经过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但莱茵河流域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株潭地区属于工业化阶段,而鲁尔区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而B地以密集型的乳畜业为主,也属于集约型农业。
2.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 A地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旱灾害频繁。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而热量比较缺乏但气象灾害较少。综上判断,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A地为平原地形,水土流失不显著。而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地降水多,没有土地荒漠化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7 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材料二? M市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三?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据材料一分析,M市发展农业的气候优势。并结合M市地形特点,分析西南部和东南部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异(8分)
(2)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现,图中A、B处上覆土层与C、D处上覆土层存在厚薄差异,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其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 分 )
(3)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10分)????
(4)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依据图表信息对高新技术产业区或化工产业区的区位进行客观评价。(13分)
参考答案:
(1)气候优势:位于亚热带,热量、降水充足(2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M市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中可得,该市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地形平坦开阔适于耕作业;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宜于林业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处坡度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较薄。C、D处坡度较小,泥沙沉积,土层较厚。
(3)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产业结构的变化。可逐一分析每一产业比重的变化和影响。
(4)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城区污染较小,且交通便利。高新技术产业区,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但与化工区较近,污染较重,且东部山坡陡峭,可能出现地质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