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纬度北高南低,为北纬;30°N和60°N为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盛行西南风,如①所示。
【小题2】温带海洋气候是由于常年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形成的。
【小题3】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炎热,同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所以,气候特征为高温少雨。
考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
C.平流层
D.电离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平流层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流层的特点。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空气密度
规律
原因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
以上到大气
上界2000
-3000千米
无
无
无
无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低
高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随高度
变化很小,30
千米以上气
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气温基本
不受地面影响,
而靠臭氧大量
吸收太阳紫外
线而增温
平流
运动
为主
天气
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对流运动为主
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
小题1: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m和b
B.n和d
C.s和t
D.c和e
小题2:不会出现b气候的大洲是
A.亚洲和非洲
B.欧洲和大洋洲
C.北美洲和大洋洲
D.南美洲和欧洲
小题3:仅分布在亚洲的气候类型是
A.am
B.bc
C.rt
D.ds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形成的。图中c为地中海气候,e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非洲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也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仅分布在亚洲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图中r为温带季风气候,t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小题2】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
D.受地形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高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③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①地为青藏高原,②地为四川盆地,③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本月三地气温都低于10°,应为冬季,C错误;①地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气温日较差大,②地处在盆地中,大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A错误;①地地势高,夏季气温低,但冬季受冷气团影响小,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③地处于平原,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较大,B正确;①地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②地大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较强,D错误。
【小题2】 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了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
考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 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气压带和 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3分)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3分)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4分)
(4) 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4分)
(1)北 (1分)②(1分) ⑤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提供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气候资料统计图,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几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判断半球可以根据极地风向,由极地高气压吹向低纬度,风向向右偏,应为北半球;D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其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即②、⑤。
(2)材料二中的气候资料显示各月均温都在0℃以上,并且全年降水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三的图中欧洲西部为该类型的气候。
(3)对比欧洲和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差异的成因,主要因为两地地形的差异,即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而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同时欧洲还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4)评价一个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该从利弊两个方面,涉及到热量、光照、降水等因素。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考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成因。3、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点评:
本题所设计的图形均是高中的重要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问题:半球的判读、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主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