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距海远近 B.地势高低 C.季风环流 D.太阳辐射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四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主要原因是我国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锋面雨带推移形成降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南部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北部纬度高,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高于②地,所以①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地区,②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4】根据图示:①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②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蒸发量主要与气温有关。根据图示该地7-8月份蒸发量大,位于北半球,7-8月为夏季,气温高。该地4-7月份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可能为梅雨天气;而7-8月份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可能为伏旱天气,所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了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B.北美中南部
C.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小题2】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小题3】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物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瑞士位于欧洲西部,4月中旬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的气流从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受西风影响形成“泥雨”,所以选A项。
【小题2】强风、沙源、不稳定天气是沙尘暴形成的必备条件,我国冬春季节沙尘暴大都和冷锋有关,所以选B正确;4月陆地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大风,而非高压脊过境,A错;扬沙天气产生时为本地或近程扬沙,C错;热岛效应城市为上升气流,城市上空沙尘被带到郊区,D错。
【小题3】由于树种单一,林地肥力提高慢,防护林功能减弱,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护林以保护环境为主,多树种搭配不为追求产品多样化,主要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A错D对;
考点:瑞士“泥雨”沙尘来源;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因素;多数种搭配的根本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乙气压中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气流在高空堆积被迫下沉
D.受冷气团顶托暖气团抬升
【小题2】甲、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乙地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大陆。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夏季,亚欧大陆上受热多,形成低压。
【小题2】甲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景观;乙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大陆东岸,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下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
考点:冬夏季气压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主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