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昼短夜长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全球气压带向极地移动。根据地球顺时针旋转,极点为南极点,说明气压带向南移。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风向的是2.有关大气运动的几个力的正确叙述是3.北半球一架飞机在高空从东向西飞行,它的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则此时的境况是
A.a
B.b
C.c
D.d
E.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F.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G.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H.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I.飞机在顺风飞行
G.飞机在逆风飞行
风从南侧吹来
风从北侧吹来
参考答案:1. D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与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知a为地转偏向力,由于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有大体的一致性,可知d为风向。
2.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B错误;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影响风向;D正确。
3.根据飞机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可知,风向是西风,向东吹,所以飞机自东向西是逆向飞行。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甲、乙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2.当P处的气压值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甲洋流所在环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乙洋流因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
C.甲洋流增加了沿岸温度,形成森林景观
D.乙洋流降低了沿岸湿度,形成荒漠景观
E.地中海地区正值水稻收割期
F.我国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越冬期
G.美国的玉米带正值播种时节
H.我国长江流域油菜正值花开期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区域位置可知甲、乙所在海域属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故环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A正确。甲为寒流乙为暖流,故C、D错;乙洋流的成因与陆地轮廓有关,不在东北信风范围内故B错。
2.P处为阿留申低压,当P处的气压值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也就是阿留申低压最强盛时(最低时),即北半球冬季。美国的玉米带播种时节为春末,地中海地区水稻收割期为秋季,长江流域油菜花开在春天。选项中的农事活动只有“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越冬期”与该节令相符。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2年11月5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于11月27日穿过了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然后驶入浮冰区(浮冰是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里形成的)。这次航程计划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回答小题。?
1.“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和所经海域的洋流正确组合是图2中的2.“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3.“雪龙号”返回上海时4.关于浮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E.风大浪高
F.晴空万里
G.风平浪静
H.风雪交加
I.赤道上的白天比夜晚长
G.重庆日落 方位大约是西北
南极大陆全部进入极夜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冬季
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升高
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
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 “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所经洋流为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故本小题选B。
2. “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时,即咆哮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风大浪高。故本小题选A。
3. “雪龙号”返回上海时,为2013年4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往北移动,由于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故A错误;重庆日落方位大约是西北,是正确的,日出东南,B正确;南极大陆什么时间都不会全部极夜,因为有一小部分在极圈外,故C错误;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不对,华北平原小麦播种为10月份,故D错误。?
4.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因为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应该在夏季;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降低,因为浮冰为淡水资源;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不对,北半球夏季北冰洋海域也有浮冰出现。???
考点:本题借助科考现象考查自然地理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试题综合性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各地理事件出现的时间,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1—3题。
1、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 ]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2、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 ]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3、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参考答案:1、D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