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光照 B.热量 C.植被 D.降水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若图中M点外围等值线是1.0,则M的取值范围是0.5-1.0之间。若M外围等值线是1.5,则M的范围是1.5-2.0。A、C错。M地纬度高,气温低,可蒸发量更小,所以最可能是0.8,B对,D错。
【小题2】读图,图中图中①地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②地距海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所以最主要因素是降水,D对。光照、植被对干燥度影响小,A、C错。两地纬度接近,热量差异小,对可蒸发量差异影响小,B错。
考点:等值线图,影响干燥度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小题2】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 0°~10°之间的地区纬度低,受热多,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赤道低压带,多降雨,A错误;30°~40°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降雨少,炎热干燥,D正确;两气压带之间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B、C错误。
【小题2】M点位于30°到40°之间大陆西岸,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根据四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可知正确的是D选项。
考点: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3.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②处可能为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E.丙代表沉积岩
F.丁代表岩浆岩
G.③代表变质作用
H.②代表重熔再生
I.加利福尼亚寒流
G.日本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巴西暖流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甲处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乙处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甲处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丙处气压比甲处低;丙处气压比丁处高。正确答案选D。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①为重熔再生、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变质作用、④为外力作用。正确答案选C。
3.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说明甲、乙两地位于赤道,此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②处可能为日本暖流(太平洋)、墨西哥湾暖流(大西洋)。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一图多用”,涉及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气压带或气压中心,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高压中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的成因。气压带或气压中心的成因有两种,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其他选项中的气压带与气压中心的形成都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关于地形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阿尔卑斯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流动,故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得以向
??? 内陆延伸
??? ②阿巴拉契亚山脉呈南北走向,使得山脉以东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 ③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阻碍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运行,致使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大
??? 陆西岸的狭长地带
??? ④落基山脉高山区因地势高,气候类型为高山气候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等值线图》高频试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