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黑龙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
小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黑土冲刷,湿地破坏。
小题1:产业结构调整应走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
小题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小题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士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宁夏平原,为干旱地区,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该地区主要的优势。
小题2:土壤盐碱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与蒸发旺盛有关,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故选B项。
小题3:图示B位于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结合当地的森林、草原的破坏,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解放前,中国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
小题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小题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小题1: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
小题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小题1: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本题解析:
小题1:“北大荒”位于东北,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水源条件不足。
小题1:南大荒位于云贵高原等地,纬度低,热量充足,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小题1:“北大荒”在东北,是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事实说明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手段
C.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D.“温室无土栽培”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小题2: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小题3: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小题1:“温室无土栽培”属于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小题2:温室起到保温作用,改善热量条件。
小题3: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供应范围扩大。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类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