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A.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B.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C.信风带、东风带 D.盛行西风带、东北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可以知道,P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说明其所在的纬线等于赤道的一半,那就是位于60°纬线上,而公转速度中,N表示的是最慢的,说明此时地球是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远日点是7月份时,故选C。
【小题2】在三圈环流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从左图可以看出P、Q是位于北半球,两者之间的风带是位于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吹西南风,故选B.
【小题3】当地球的公转速度为M时,也就是最快时,地球是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此时是1月份,是北半球的最寒冷的冬季,此时印度是盛行东北风,北京是昼短夜长,松花江上银装素裹,沈阳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
D.0°~23.26°S
【小题2】在C→D→E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 )
A.一直向北
B.一直向南
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且在12月22日前后,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小题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该地,所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处太阳直射点最南(冬至日),所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再向北。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以下有关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A.影响地球上的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
B.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
C.导致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多发
D.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C项错误;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地壳活动而导致的火山、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太阳活动无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①图中乙处盛行上升气流
B.同纬度地区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
C.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D.图①时刻北京吹偏南风
【小题2】图示时期,甲地天气的变化是( )
A.偏西风转偏东风
B.风向基本不变
C.风力不变
D.气温持续上升
【小题3】下图中符合该日保定日出物体日影(Y1)与日落物体日影(Y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4】在出现图中所示的时期,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可能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澳大利亚西部高原
C.青藏高原
D.刚果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看同纬度地区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而陆地的高压主要是因为气温下降;同纬度地区陆地冬季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图①冬季时刻吹偏北风。故选C。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结合两图的等压线分布可画出两图中的风向,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画出风向。图中的风向变化不大。故选B。
【小题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影子方向与照射方向相反,因此日出日影y1为西北方向,日落物体日影y2为东北方向,故选B。
【小题4】图中所示时期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在南半球,排除C。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故太阳辐射量较小。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全年高温干燥,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大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故选B。
考点:天气系统、太阳辐射与日影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 ||